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中药专业(中药保健方向)建设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发布人:张玲莉】 【发布时间:2015-03-10】 【点击量: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中药专业(中药保健方向)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中药保健行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中药人才,保持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原则,特制定中药专业(中药保健方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新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人才。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的整体建设目标是:经过3年建设,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中药保健特色的课程体系;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中药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把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课程建设:大力推进课程建设,3年内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

2、师资队伍:继续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争取3年内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专职教师1-2名,3年内培养学科带头人2人,后备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3名,建成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3、教学条件:加大专业实训室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实训室件,逐步建立一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中药技能中心。加强校外实习基践建设,到2017年增加5家校外实践基地和4家社区服务中心。

4、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争取3年内,编写校本教材2-3门。

三、实施方案

(一)确立特色鲜明的中药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在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统一。在知识结构上,注重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体系

依据“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课程体系,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的新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以中药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

2、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减少医学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加大实训课程比例,开设选修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中药专业特色。

(三)课程建设

在总结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5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及其产生的辐射作用,带动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以建构主义课程观和教学观为框架,继续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业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机制。

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病例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

2、继续深化考试改革,形成多元化考核方法。考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摆脱以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将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等以不同的权重计入最终考核成绩,使课程、教学、考核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保证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的落实与实现。

3、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搭建系统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基础中药技能训练、专科中药技能训练、综合中药技能训练平台,突出由简单重复向独立思考转化、由单纯模拟向综合设计转化,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建立实训室训练、岗前培训、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实训体系。建立“以赛促训”的激励机制,将实训课技能训练、生产实习岗前培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实现理论课、实训课、顶岗实习教学系统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造中药专业特色,对各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完善与创新,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系统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

(五)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通过教师进修和引进人才、制度建设等措施,建设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实现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1、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行业交流,使之成为视野开阔,在中药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把握中药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中药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学科带头人。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3年内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2名。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到2017年,在库中药专业兼职教师稳定在10名左右。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

(六)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中药专业实训室建设,把中药实训室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中药技能中心。

(2)构建实训教学网络平台。加强科学管理,使教学、考核、管理智能化。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建设中心网站,并以此为平台,以学生为本,以不断创新实训教学方式为目标,逐步构建具有中药特色的实训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3)实训教学运行机制。实训中心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训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室的运行效率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4)实训队伍建设。加强实训队伍建设,重视对实训人员的素质要求,形成由实训室主任、实训教学骨干教师、实训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过硬的实训队伍。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巩固现有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药企、医院、社区、药膳酒楼等作为中药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实践。

(七)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课程间的联系与综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

(八)教学管理建设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成立由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发展和建设工作,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建立中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委员会。针对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与实习基地合作,定期对中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开展研讨和交流,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进一步修订、健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二级督导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对各教学及管理环节有效的检查与评估;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的科学测评;追踪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业建设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与职责,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与业务指导,确保层层推进、逐级落实,使专业建设按计划实施。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激励机制等,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三)政策保障

争取学校在教学条件、人才引进及培养、建设经费等给予倾斜,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