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方案

【文章来源:】 【发布人:王伟名班主任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04-01】 【点击量:


 

安徽中药科技学校2024年教师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方案

 

处室、各教学部

为大力弘扬职业院校教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营造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好发展生态,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举办2024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部门

    教研室、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思政处、文体中心、各教学部

 

二、比赛程序

比赛由教学部和相关处室组织教师报名参加,分教学部、处室推荐、学校比赛两个阶段

1.教学部、处室推荐

各教学部要广泛动员教师积极报名参加比赛,认真指导、审核教师参赛材料,并按要求报送至教研室。

2.学校比赛

学校选拔由教务处、教研室和教学督导办公室联合组织。对教学部、处室推荐参赛的团队进行选拔,择优推荐参加市级比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校级获奖等次及获奖数量,给予一定奖励。

三、 比赛方案

比赛具体方案参考202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方案,见附件3

三、时间安排

3月6日——3月11日,教学部、处室动员,组建团队,

并将参赛团队名单(见附件2)上报教研室

3月12日——4月9日,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完成

4月10日——4月23日,拍摄视频

4月24日——4月29日,上交材料、评比。

五、 有关要求

1.各教学部及相关处室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 进一步深化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要引导教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 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要求。要切实把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作为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动员更多教师参赛,同时在人力、时间和经费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2.教学部及相关处室推荐名额分配见附件1

 

 

 

附件:

1. 教学部及相关处室推荐参赛名额分配表

2. 参赛报名表

3.2023安徽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暨全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方案

 

 

 

 

 

                                                                                            安徽中药科技学校

202436

 


附件1

 教学部及相关处室推荐参赛名额分配表

专业大类

包含专业

科部推荐名额

加工制造类

工业机器人应用

焊接技术应用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机械加工应用

机电信息部推荐1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基础

平面设计

网络技术

物联网应用

机电信息部推荐1

医药卫生类

中药

护理

中医

中药部推荐2

护理部推荐2

财经商贸类

电子商务

会计

机电信息部、升学部推荐1

交通运输类

航空服务

城市轨道

汽车运用与维修

校企合作部推荐1组机电信息部推荐1

旅游服务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

烹饪

校企合作部推荐1

文化艺术类

音乐、美术

文体中心推荐1

体育与健康类

体育

文体中心推荐1

教育类

学前教育

艺术部推荐1

公共课大类

语文、英语

公共课教研组推荐1

思政课大类

思政

思政部推荐1

班主任

每科部最少推荐1名班主任参赛

 

附件2             

 

参赛报名表

序号

专业大类

参赛人员

科部

































 

附件3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

技能竞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

和班主任能力比赛选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新修订《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地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线上、线下教育相互融合,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赛项设置

比赛分为教学能力和班主任能力两类赛项。

三、教学能力赛项比赛方案

(一)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教学实录和课堂教学片段等视频资料。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契合层次定位。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为依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以“八个统一”为统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等。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开展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推动深度学习,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技能)课程应注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合理创设数字化学习和实习实训情境,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思想政治课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课程标准统筹用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德育课教材,其他课程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育人成效、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思想政治课还应注重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二)参赛对象

1.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

2.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2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能报名参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1名成员)。

4.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可做说明)。

5.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在近2年内实际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

(三)比赛分组

组别设置全面覆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所有大类专业课程。

1.思政课程组

比赛内容为教育部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并与国家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2.公共基础课程组(不含思政课程)

比赛内容为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并与国家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

比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我省已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方案,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群)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

2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的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四)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招生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效果好的作品参赛。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详见附3)。

四、班主能力赛项比赛方案

(一)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以班风学风建设为重点,做好建班育人工作的能力。主要通过参赛材料,综合考察班主任针对所带班级,深入开展班级情况分析,科学合理确定班级建设目标,围绕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方面,周密制订班级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建班育人,树立优良班风学风,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并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及时总结改进的能力。

1.深入分析班级情况

全面了解目前所带班级每一名学生入学时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学业基础、爱好特长、人际关系、发展诉求等,并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分析建班育人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领域、学生个体,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制订班级建设方案

坚持依法治教,学习贯彻实施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以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科学合理确定班级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统筹规划所带班级整个中职阶段的各项工作。结合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班级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班级整体建设与学生个体培养、严格管理与特色发展有机统一,选取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职教特色突出的建班育人载体、活动和方式方法。

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班级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突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要求,调动各方协同育人,整合运用有关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3.扎实推进建班育人

1)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引导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坚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采用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正确看待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素质养成与自我成长、人生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坚定成才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磨砺品格意志,有效提升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密切跟踪社会舆论热点,及时研判可能对学生思想状况造成的影响,第一时间加以正确引导。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网络育人阵地,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班级管理工作。以树立优良班风学风为重点,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健全班级制度,组织学生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鼓励学生参与规章制度制订、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展现中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良好社会形象。按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规范实施班级管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德育评价”有关要求,客观、公正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加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维护班级和学生安全。

3)组织班级活动。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德育工作要求和班级特点,开展覆盖全体学生、形式多样,时代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班级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文明风采”活动、“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等,在校期间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竞赛竞技、参与一项志愿服务、展示一项才艺特长。

4)职业指导工作。了解班级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熟悉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传承奋斗精神,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5)沟通协调工作。密切与学校相关部门、班级任课教师、家长、社区等的沟通,全面及时了解学生表现,协同任课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和社区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联络,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6)及时总结改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档案,做好育人全过程的信息采集,跟踪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深入细致分析,定期对照班级建设目标和达成进度,反思工作不足和制约因素,及时调整改进建班育人策略,保障达成育人目标。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的科学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4.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落实《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等要求,保护学生身心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熟悉并掌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应对校园安全、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的工作要求,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妥善做好应对,及时了解、掌握有关信息并按程序上报。事后做好总结研究分析,完善班级应急工作预案,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为班主任个人,2022-2023学年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班级或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级班级的班主任,实际履行带班职责,累计担任中职班主任3学年以上(不含3学年)。鼓励国家级、省级德育名师和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等报名参赛。2021年、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不参加2023年比赛。

五、比赛办法

1.资格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所属教学团队和班主任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模板见附件8)。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方式。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初定拟获得三等奖的名单。决赛方法另行通知。

4.公示并发布。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提出的需加盖公章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提出的需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

六、报名要求

1.以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省直管县列入所在市代表队)。

2.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并通报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责成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3.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经同意,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参赛作品做公益性共享。

4.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所有参赛作品材料及其文件名(属性)、现场展示和答辩时使用的所有材料和画面等,均不得出现市、学校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七、其他

1.教学团队可选用比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相关资源可从比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www.icve.com.cn、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获取,或登录比赛官方网站有关链接。

2.2023年全省比赛的有关信息将及时在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和安徽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官网公布。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

竞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

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选拔赛

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一、教学能力赛项

(一)参赛作品文档材料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

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1.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程以教育部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为准),选取该课程在一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2.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图表尺寸合适、文字清晰可见,不超过12张。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及时修订和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班级教学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进度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公共基础课(含中职思想政治课)应执行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无需另行提供。

(二)参赛作品视频材料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原则上由团队负责人录制1学时(40-50分钟)课堂教学实录,团队其他教师各录制1段课堂教学片段(8-15分钟)。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能看到全班学生,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课堂教学视频应呈现参赛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鼓励学校、师生自行拍摄,杜绝摆拍和过度包装。专业(技能)课程二组至少有2个视频呈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居家线上教学的,应真实呈现线上教学情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可移动、景别可调整,不得片面追求拍摄效果,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采用MP4格式封装,1学时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G,15分钟以内教学片段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来命名(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视频采用H.264/AVC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帧速率为25帧/秒。音频采用AAC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比特率(码流)128Kbps。

(三)决赛程序

另行通知。

二、班主任业务能力赛项

参赛材料包括目前所带班级使用的完整中职阶段(中职班为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五年制高职班为前三年级)班级建设方案、1个典型工作案例、2个主题班会方案和1个班会实录视频,另附本班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班级建设方案

参赛选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才培养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撰写目前所带班级建班育人实践中使用的完整中职阶段(中职班为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五年制高职班为前三年级)班级建设方案,推进建班育人。班级建设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措施、活动安排等要素。班级情况分析应在了解每一名学生入学时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学业基础、爱好特长、发展诉求等的基础上,结合所属专业,简要分析班级特点,提出建班育人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领域、学生个体,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供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如下表所示)。班级建设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想工作、职业指导、家校共育、校企共育等方面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建班育人工作,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班级建设内容和过程安排。字数不超过5000字(不含《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

1: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籍)号

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每人不超过50字)



















(二)典型工作案例

参赛选手结合建班育人实践,选取目前所带班级在管理中实际出现过的典型问题或疑难情境,总结处理情况和经验,撰写工作案例。所选问题或疑难情境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案例应聚焦工作主题,准确描述问题或情境,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有关依据,以及实际处理情况(或教育过程),并总结得失,提出处理此类情况的共性思路和育人智慧,体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字数不超过2000字。

(三)主题班会方案及实录视频

参赛选手结合建班育人实践需要,设计2个主题班会方案。其中,1个班会结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四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设计,1个班会按照班级建设方案的安排,自选主题进行设计。每个主题班会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参赛选手选取其中1个主题班会方案组织实施(原则为线下形式),录制1段实录视频,时长不超过40分钟,清晰呈现主题班会实况,展示学生面貌,附参加学生名单(仅姓名)。主题班会实录视频的录制工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统筹推进,参赛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仍不具备举办线下班会条件的,可采用线上形式举办,从班主任视角以完整录屏形式呈现。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赛选手提交经学校审核,所带班级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需参赛选手本人撰写),“方案”的制订和公开等应符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参赛选手还应结合建班育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避免“两张皮”。

(五)格式要求

文档材料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文档按“类型”命名,如“班级建设方案”等。

主题班会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建班育人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0M。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秒)。音频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

能力比赛选拔赛评分指标(参考)

 

教师教学能力赛项评分指标(参考)

 

一、思政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品应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思政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创优建设,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融通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使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行为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行为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班主任业务能力赛项评分指标(参考)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班情

目标

15

1.对学生个体、班级人员组成结构等情况和班级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总体教学内容、有关行业岗位要求实际等掌握清楚,学生成长变化跟踪及时。

2.班级情况分析深入,对建班育人实践中需重点关注的工作领域、学生个体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判断准确。参加决赛时对所抽定的班级活动主题和模拟情景领会到位,育人元素、要求、内容把握恰当。

3.班级建设目标创设科学合理,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持班级整体建设与学生个体培养有机统一。

4.班级建设目标、主题班会目标、班级活动目标(决赛)表述清晰明确、语言规范、符合实际,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内容

策略

20

1.班级建设内容、途径和方法有效支撑班级建设目标的实现。

2.班级建设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3.注重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度规范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相结合,树立优良班风学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班级活动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安排科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时代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过程系统优化,资源、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鼓励、指导及时有效。

4.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坚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班级建设策略选取合理、依据科学,针对性、实效性强,工作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注重调动、整合运用各方面资源、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实施

成效

35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际和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因材施教。

2.关注班级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对学生个体的关心关爱,思想工作深入到位,班级管理规范有序,班级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学生积极参与“文明风采”活动等,班级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参加竞赛竞技、参与志愿服务、展示才艺特长的成效显著,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职业指导针对性强,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特点、实际,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与班级学生、任课教师、家长、社区、企业沟通深入有效,协同育人效果明显,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周密,处理妥善、及时,合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载体提高育人实效。

4.按照班级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建班育人,开展育人全过程的信息采集,跟踪学生成长发展情况并细致分析,能够定期对照班级建设目标和实际达成进度,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积极反思改进。班级建设目标有效达成。

素养

表现

15

1.自觉践行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充分展现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良好的师德师风、育人能力,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2.教师育人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组织协调有条不紊、亲和力强,注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班级建设方案实施情况总结客观真实反映、深刻反思建班育人的成效与不足,提出班级建设的改进设想。

4.决赛的情况介绍、现场展示和回答提问,熟悉学生情况、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给学生深刻、美好的成长体验和更多的获得感。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施网络育人,推进班级建设,注重提升对立德树人工作的研究探索能力。

3.能够密切关注建班育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和方法。善于跟踪社会舆论热点,第一时间分析挖掘可能包含的正面因素和负面影响,对学生有效正确引导。

4.建班育人模式和方法具有较高借鉴和推广价值,特别是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罕见突发事件,做好特殊条件下的班级管理、沟通联络、学生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