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浅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文章来源:】 【发布人:曹建中】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素质教育对转变应试教育模式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内在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但这种培养是基于减轻应试教育所占比重下对应的人文情怀及自主能力的自我被动性发展素质提升没有可参考的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并有了明确标准。此,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了主动发展途径,即教师依据核心素养来制订培养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予以体现。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语文核心素养既有核心素养总的特征,又体现出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核心素养有五个基本要素能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要素能分辨获取的信息并客观分析语文问题语文解释要素能从时空整体把握语文人物和事件的时空观念要素能通过朴素的语文现象培养高尚情操的家国情怀因素能收集史料并用史料处理信息的史料实证要素。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仍有一些语文教师仍旧秉持陈旧的教学观念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中缺乏学生的参与,缺少师生互动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足,降低课堂活力[1]。这样的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关注考试成绩,轻视语文素养培养

受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局限性和应试教育功利性的影响教师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是以学生成绩为衡量标准。这就不可避免造成语文学科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并不重视学生真正发展需求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轻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崭露头角,多拿几分,甚至采用“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巩固加强学生的记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时是痛苦的,学习处于被动位置,缺乏学习积极性如此会使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2]

教学形式刻板,无视学习兴趣培养

当前语文教学中,部分课堂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工具没有得到积极使用[3]。部分语文教师职业倦怠,忽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不愿意研究并更新自己的教学形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殊不知,对于外界的新奇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激发兴趣,并更加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其走神。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引导学生连动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联动是一种连接,联动思维就是要超越“点、线、面”的界限,通过对问题的全面、立体的思考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在语文教育中,联动思维训练可以从纵向联动、横向联动、逆向联动三个方面进行[4,5]

1纵向连动——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在讲《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月光曲》是谁写的,它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月光曲》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小屋?贝多芬听到兄妹之间的对话是怎么想的?通过这种“一线串珠”式的提问,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联结起来,通过提问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连动思维能力。

2横向连动——触类旁通做比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近似联想、对比联想以及类比联想等方法,将相似的课文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横向联动思维能力[6,7]。例如在教学《凡卡》时,我们可以将《凡卡》与《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进行横向对比,就文章写作背景、内容安排、写作特色、文章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与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话想对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对比是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共情能力。

3逆向连动——由果追因求拓展

所谓逆向联动也就是让学生倒过来思考问题。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你们的除夕夜是怎么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又是怎么度过除夕夜的呢?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在看到这些场景时小女孩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变得如此孤独和痛苦?怎么能实现她在火柴的微光中看到的场景?这样,通过追根溯源,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更深入透彻地窥探并理解文章主旨,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连动思维能力[8]

4自发连动——自主学习探真知

自学是深度思维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产生疑问,或具有浓厚兴趣,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进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拓宽思维[9-1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发展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课文《不懂就要问》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就这篇课文的标题《不懂就要问》提出问题,比如“谁不明白?”、“不明白什么?”、“问谁?”、“怎么问的”、“问了什么”“为什么要问?”等等在初步阅读之后,学生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主讨论那些有些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2引导学生批判思维,教会正确思维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质疑问难和讨论争辩中学会批判思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可以质疑同学、师长,甚至是教材。可以对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质疑,特定方法是否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等等[12,13]。教师积极营造批判性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积极讨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发展批判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精神

1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使学生创新的火花燃烧起来[1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较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避免给学生施加压力。具体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全面推行“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转变,呼吁教师脱离教学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深入浅出,谆谆善诱。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不把关注点放在错误本身而是放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动力。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2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科书中有这样一部分课文,作者会在文章中“留白”,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空白,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例如在学习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邱少云的战友,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如果你是邱少云,在千钧一发之际你会选择怎么做?你是否赞同他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是在现实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开启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开启想象力,大胆发言,敢于质疑。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本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的命运会不会因为卖出火柴而发生改变?你如果在大年夜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会不会帮助她?”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结语

伴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也紧跟脚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到有了核心素养概念再到核心素养有明确可操作内容我国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独立学习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总结出“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考试成绩轻视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形式刻板,无视学习兴趣培养”三个问题,针对此问题从培养学生的连动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三个层面分析后,并给予相应的思维培养方式,进而为当代教师授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做准备期望能对其他教育工作者带来些许帮助。